第五届淮海书展暨第十二届江苏书展徐州分展场自7月2日启动,全市16个分展场都提前组织了主题书、精品书惠福读者。由书香徐州形象大使田秉锷编著的《历代名家诗品》亮相淮海书展,为徐州作家图书专柜又添力作。
《历代名家诗品》
由上海三联书店新出版的《历代名家诗品》,选录了从先秦至近代的诗词佳作,其中既有民众的集体创作,也有无名氏的篇什;既有耳熟能详的名家大作,也有知名度较低的冷门之作。
首批书香徐州形象大使、徐州籍文艺评论家田秉锷以详尽的注释和通俗易懂的鉴赏文字,通过此书拉近读者与诗词的距离,将读者置于古今交换的情景中,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。
田秉锷
为出版此书积淀了12年的田秉锷坦言:“我是以闲放的心态和随意的书写来经营这部书稿的。出于自己习惯的自由阅读和自由书写,日常里随读随写,逍遥于自由自在的体验与解读中,在唤醒的记忆里,挣脱对诗的神秘膜拜,将诗从臆想的象牙塔里请出来,放置于民间语境。”
“诗与亿万百姓的口头语、书面语是一种同源同构的存在。”田秉锷认为,诗即便肇始于诗人的心灵独白,唯超越独白而达于对话语境,诗才获得其空间张力与时间维度。因而,所有的诗都是对话。
田秉锷的这一认识,基于“诗是人类语言”的判定。他说:“这一体会并不是什么发现、发明。孔子将诗视为语言教材,孔子说过:‘小子何莫学夫《诗》?《诗》可以兴,可以观,可以群,可以怨。迩之事父,远之事君,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。’可见,在孔子的时代,《诗经》之诗,就已成为人们说话的重要参照或衡量尺度。”
从语言中提炼出诗,再以诗提升语言,中国的大众语言与诗便濡染而上升,构成了诗的国度的说话艺术,这些就是田秉锷十数年撰写《历代名家诗品》的诗学基点。立于这样的基点,他将品评定位为一种对话:“先与诗人对话,再与读者对话,进而搭一座浮桥或便道,让古人走近今人,或让今人走近古人,这就构成了本书的至高使命。连带的浅出浅入,即是我的文字特点。”
关于名家或名作的认定,中国文学史只有一个笼统的弹性表述。田秉锷主张将历史上名家、名作的认定权交给读者:“我本人先是读者,后成为作者,所以纳入本书范畴的名家、名作便都是个人色彩极重的一家选择、一家之言。唯知文责自负,因而也就相信了:我选故我在,我品故我在。”
“文无定式,诗无达诂,这部书倘若得到读者的认同,当不胜荣幸。”田秉锷自谦道,“借助一两段的品鉴文字,难以穷尽一首诗的内涵,而本书的语言介入,并没有穷尽诗歌奥妙的奢望,倘能滴水润物,星光野照,本书的疏导任务即算完成了。”
记者 张瑾